手外伤

发布时间: 2016年03月05日        编辑:baoshan     点击次数:500
[摘要]手外伤后的急救处理及注意事项

 

手外伤

一、手伤后如何急救处理?

手外伤的急救处理包括止血、创口包扎和局部固定。

1、止血:局部的加压包扎是手部创伤最简便而有效的止血方法,即使尺、桡动脉损伤。加压包扎一般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。少数大血管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才采用止血带止血。应用气囊止血带缚于上臂上1/3部位,敷好衬垫,记录时间,迅速转运。压力控制在33.340KPa250-300mmHg),如时间超过1小时,应放松5~10分钟后再加压。以免引起肢体缺血性肌痉挛或坏死。放松止血带时,应在受伤部位加压,以减少出血。

2、创口包扎: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扎伤口。防止伤口进一步污染,创口内不要涂用药水或撒敷消炎药物。

3、局部固定:转运过程中,无论伤手是否有明显的骨折。均应适当的加以固定,以减轻病人疼痛和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。固定器材可就地取材,因地制宜,采用木板、竹片、硬纸板等。固定范围应达腕部关节以上。

4、迅速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。

二、术后怎样正确放置患肢位置?

1、病人若取平卧位,患肢抬高20~30°。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,减轻肿胀。伤手一般应保持在功能位,即腕背伸、掌指关节屈曲、指间关节稍屈和拇指对掌位。血管吻合术病人,术后绝对卧床7~10天,禁止患侧卧位,保证患指良好的血液循环,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的发生。

2、病人坐位或站立行走时将患肢吊于胸前,不能随便垂下或随步行随意甩动,影响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。

3、在病情允许下,尽量早日活动患肢,可采用物理治疗。微波灯烤,利于减轻水肿。

三、手外伤术后功能锻炼

1、皮肤损伤直接缝合术后锻炼  术后疼痛、肿胀减轻即可开始功能锻炼,练习握拳,屈伸掌指关节,指闷关节。以不引起明显疼痛、伤口张力过大为限,屈伸腕、旋转腕关节,防止关节僵硬;伤口拆线后,练习用力握拳,伸屈手指,内收外展等活动,保持正常肌力。使手部各关节功能活动尽快恢复正常。

2、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术后锻炼   带蒂皮瓣修复损伤的需固定3周。因此尽量让健指外露。以免影响术后锻炼,造成废用性功能障碍。术后第2天起,即可进行健指的被动活动,幅度小,以不引起疼痛为限。1周后做健指的最大限度主动屈伸运动,锻炼时注意不要牵拉皮瓣:待局部炎症消退,水肿减轻可做患指的屈伸活动,动作幅度缓慢增加,以不引起局部疼痛为限:断蒂后,健指做最大幅度的屈伸活动,患指被动、主动活动。在拆除缝线后,进一步加大活动幅度、力度,如握拳、伸指,用手握橡皮圈等活动。揉转石球或核桃,锻炼手指的各种功能以及协调动作,尽快恢复手的灵活性。

3、手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功能锻炼   手部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后,一般用石膏、支具功能位固定3~4周。固定期间,积极屈伸活动健指,被动活动患手患指,用健指辅助活动患指,屈伸关节,活动量以不引起再损伤为限。待疼痛消失后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,同时做不影响固定的腕部屈伸旋转活动:去除外固定后,指导病人做缓慢的主动屈伸活动,每次力争达到最大限度,如有关节活动障碍,用健指辅助活动,屈伸幅度要大于主动活动的幅度:未能正确功能锻炼,骨折愈合后出现关节僵硬、肌肉萎缩的病人,也可按上述方法进行锻炼。

4、手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功能锻炼   肌腱松解术后一般24小时即可除去敷料,开始功能锻炼,主动屈伸活动,每日3~5次,每次屈伸25次左右,同时不能忽略健指的活动。当患者主动活动。当患者主动活动无痛,活动范围正常,可开始抗阻力运动,每天多练习,直至患者活动范围力量与正常指相当;肌腱修复术后,一般应用石膏托、支具固定3~4周,首先活动未固定关节,术后3周内不应活动患指,因过早的肌腱活动可以破坏腱鞘与肌腱刚建立的血液供应,致移植修复肌腱缺血变性坏死。即时活动也要在保护下进行,可采用牵拉橡皮条的方法进行锻炼。3周后解除外固定,进行患指的被动和主动活动,直至患指屈伸活动正常。

 手足创伤显微外科简介手足创伤·显微外科概述手足显微外科是四肢创伤与疾病的外科。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门高科技学科。常借助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器械,进行异常精细和准确的手术操作,是许多常规肉眼下无法进行的手术(如细小血管神经吻合,断指再植术等)。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创伤骨科,... [详细]

手足创伤显微外科:0875-2121562

交通指引
网站首页 - 医院概况 - 特色科室 - 典型病例 - 特色病种 - 名医名家 - 求医问药 - 患者服务 - 健康知识 - 护理园地 -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