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安利医院微信官号

扫一扫关注安利医院
官方微博
首页 -> 健康知识 -> 健康讲堂 -> 正文 ->

 

小儿脑瘫的早期筛查、早期诊断、早期干预治疗

 

    小儿脑瘫是继小儿麻痹之后,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,然而绝大多数脑瘫患儿由于没能早期发现,有些孩子甚至3岁才被家长发现异常;不少脑瘫患儿症状不明显,容易被误认为是缺钙,营养不良,而错过治疗时机。

为帮助患儿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,保山安利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新生儿脑瘫筛查、保健、康复治疗为一体的服务项目。

脑瘫的发病情况

    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,近20年产科和新生儿科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,但脑瘫的发病率却无明显的变化,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.8‰-4.9‰,我国脑瘫(CP)的发病率为1.8‰-6.0‰.0-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62万,并以每年4.6万的速度递增,对提高人口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。

脑瘫的危害

    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患,主要造成运动障碍,致大量患儿长期或者终身残疾。严重的脑瘫儿童不仅个人生活不能自理,而且影响学习和工作,无法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,给家庭带来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沉重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,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,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。

脑瘫产生的病因:

产前因素胎儿宫内慢性缺氧 胎儿期缺血、缺氧是脑瘫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。如: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、重度贫血、各种心、肝、肾、肺疾患、糖尿病以及各种感染等疾病影响胎盘血流灌注,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。

母体因素:有资料显示,母亲年龄在25到34岁的产妇,其小儿CP的患病率最低,为0·92‰,母亲年龄在45岁以上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率最高为3·3‰.多胎妊娠,母孕期做过妇科手术,有外伤手术,中毒史以及不合理的用药史(包括:保胎药的应用)等,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。

遗传因素:有明显产前因素的脑瘫中,1╱6为遗传因素所致,虽然遗传因素不是脑性瘫痪的最主要原因,但存在着与脑性瘫痪有关的易感因素,基因异常,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。

产时因素: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,常见的原因有:产力异常;脐带异常;以及难产,急产,异位产等。

胎儿因素:早产儿,低体重儿,过期产儿,巨大儿以及双胎儿或多胎儿等。

产后因素: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,惊厥,外伤,颅内出血,呼吸窘迫综合征,高胆红素血症,低血糖症,吸入性肺炎,败血症,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儿的心、肺发育异常所致的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等均与脑性瘫痪明显相关。

脑瘫的高危因素

胎儿期(产前):母体因素、遗传因素、其他      

出生时(产时):新生儿窒息、产伤。

新生儿期(产后):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新生儿脑病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。

早产儿(孕周在37周以内)占全部活产儿的6.65%,却占脑瘫病例的40.4%。低出生体重占全部活产儿的5.38%,却占脑瘫病例的47.4%,体重小于1500克的新生儿脑瘫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5-31倍。

脑瘫患儿可由一种高危因素引起,或多种高危因素引起,还有很多患儿找不到高危因素。有研究表明,虽然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众多,但目前认为,窒息、早产儿、重症黄疸仍是我国引起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的致病因素。

脑瘫的早期症状:

1、出生前、出生时及出生后,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。如怀孕期感染、风疹、严重妊高症,小儿出生时窒息,早产儿,严重黄疸,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。

2、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,如吸吮无力,哭声弱或多哭,易受惊吓。

3、过分安静,主动运动少。

4、运动发育落后。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,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,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、交叉等。

5、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,如双手屈指内收,双拳紧握,前臂内旋,头颈后仰等。

 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,但早期多见:

  脑瘫婴儿前半期(6个月以内)的早期症状。

  1、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,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,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。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,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,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。

  2、身体发硬,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,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。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,可诊断为脑瘫。

  3、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,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,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,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。

  4、头围异常: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,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。

  5、哺乳困难,生后不会吸吮,吸吮无力或拒乳,吸吮后疲乏无力,经常出现呛咳、吐奶现象,嘴不能很好闭合,体重增加不良。

  6、固定姿势,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,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。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,如角弓反张、蛙位、倒U字形姿势等。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。

  7、不笑: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、4个月不能大声笑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。

  8、手握拳: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,或拇指内收,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,有重要诊断意义。

  9、身体扭转:3—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,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。

  10、头不稳定: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,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。

  11、斜视:3—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,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。

  12、不能伸手抓物:如4—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。

  13、注视手: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,可考虑为智力低下。

  14、小儿易惊:抽搐、尖叫或烦躁不安。

  15、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,全身松软、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,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。

 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,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,但在婴儿后半期(6—12个月),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:

  1、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,有诊断意义。

  2、不使用下肢6—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。

  3、不用单手7—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。

  4、手笨,手的精细动作,如捏小东西、解扣、系腰带不灵活,不协调,在7—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。

  5、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独坐。

  6、不能抓站10个月不能抓站。

  7、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。

  8、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。

  9、不能迈步13—15个月以后,还不会迈步。

10、流口水及吃手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。

 脑瘫早期诊断的时间:

0-6个月诊断为早期,0-3个月诊断为超早期(应特别慎重),一般确定诊断应在1岁以前。

早期诊断具备主要的体征

 有明显的左右肢体运动不对称,颈、躯干或四肢存在左右差别

 做蒙脸实验时手抓不下来蒙脸的物品

 不能从仰卧位转向侧卧位

 姿势怪异,呈角弓反张状或舞剑样姿势

 运动减少,不协调,可出现吐舌、张口、流涎等怪异表情

 障碍的肢体僵硬紧张,哭闹或受刺激时加剧,安静入睡时过度放松,做不到手-手、足-足、口-足的协调动作。

 原始反射消失延迟

 肌张力异常婴儿时期的肌张力变化是否正常,是判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损伤的重要指标  

脑瘫的诊断要点

 根据病史、临床症状、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。

 病史中首先要了解有无引起脑瘫的危险因素。要详细询问患儿发育过程,特别是运动发育有无落后。要注意发病的时间及病情的进展情况,脑瘫的患儿都应该在婴儿期出现症状,病情越严重,病情越严重,出现异常的时间就越早,引起脑瘫的得病变不呈进行性,如果婴儿期运动发育正常,以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,这种情况属进行性疾病所致,不是脑瘫,脑瘫小儿常合并智力低下,癫痫等,但智力正常或不合并癫痫,不能除外脑瘫。

体格检查重点查神经系统运动部分,注意安静及活动时的姿势、步态,注意左右是否对称,了解肌力、肌张力有无异常。体格检查的另一个重点是查神经反射,了解原始反射在该消失的年龄是否消失,如持续存在支持脑瘫诊断。还要查腱反射,鉴别是否为上神经单元损伤,如腱反射引不出或极弱,不支持脑瘫的诊断。

小儿脑瘫需要做电生理检查和头颅CT、MRI。

简要筛查法

视听感觉检查

拉起抬头检查

俯卧位抬头与手支撑检查

肌张力检查

异常姿势检查

以上如有一项异常,应进一步确诊。

根据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,脑瘫康复治疗原则应遵循早发现,早确诊,早治疗。任何单一的治疗是有限的,应以综合性康复治疗为主,尽可能最大限度减低患儿残疾程度,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。婴幼儿时期的脑生长发育快、代偿性强,是康复的最佳时期。在这一时期从外界给予刺激性治疗和功能训练,可使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,不断纠正异常姿势,学习和建立正常的模式和功能。如果不早期进行干预或任由发展到出现明显的症状时,再来治疗为时以晚,尤其我国大多数脑瘫患儿生活在农村或城市的普通家庭,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,所以新生儿脑瘫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,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,进行早干预,早诊断,早治疗。

脑性瘫痪的治疗

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

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

矫形器的应用

躯体、技能、语言功能训练

理疗、针灸、按摩

姿势纠正、平衡肌张力

药物、手术治疗

主要采用药物、康复、手术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

注:不管是采用什么治疗,只是一种治疗手段,最终还是要落到康复治疗上,以解决功能问题。

康复治疗的方法

现代康复治疗:物理治疗、作业治疗、语言治疗、手术治疗、辅具与矫形器、药物治疗、心理康复与教育、其他治疗、护理与管理

传统康复治疗:药物、推拿按摩、针灸、穴位注射、辅助设备器材

康复方法 理学疗法  运动功能训练 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训练指导

心理康复和家庭康复

矫形器、辅助用具的应用

脑瘫儿童的早期干预

引导式教育

基本目标:刺激发育过程,开发潜能。

最终目标: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,能学会主动地解决因体能所致的问题,从而提高他们在行动方面,自我照顾方面及社交技巧方面的独立能力,最后能融于社会。

手段: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。

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

1、防止过于强调每一种方法的奇妙性而忽视综合康复治疗

2、防止“流水线”治疗和过度治疗 

3、防止一味追求“效果”而忽视儿童康复的特点

提昌:

全面康复;愉快康复;功能第一;人性化康复;引导和诱导;

防止和纠正:

 局限治疗;过渡治疗;痛苦治疗;被动治疗;强迫治疗;盲目治疗;


典型案例

健康知识

医院总机:0875-2213999 24小时咨询电话:18087506274

医院地址: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南路保八中往南200米

ICP备案信息:滇ICP备20000046号-1

云卫网审{2014}第001号

YN53050201201606060002

邮编:678000

COPYRIGHT © 2005 保山安利医院